本屆大會以“新格局、新起點,構建生物經濟發展新引擎”為主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生物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研判全球生物經濟發展態勢。海內外大咖云集,本屆大會邀請到鄧子新、桂建芳、金寧一、匡廷云、馬丁、舒紅兵、元英進等兩院院士10余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炯、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姚獻平等外籍院士5人。國內外生物領域頂級專家、行業領軍企業家、生物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齊聚大會,共同為生物產業帶來前沿化學科視角與深度思考的頭腦風暴。
其中,在大會“產城融合視角下世界光谷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上,世界光谷衛生健康事業規劃與發展戰略委員會組建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舒紅兵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馬丁被聘任為委員會主任。
專家齊登臺
■高福:
從“書架”到“貨架”,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四個面向’,科技工作者應做好‘書架’工作,實現0到1的突破。也要上到‘貨架’,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敝塾诨A研究到應用轉化,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給出了從研究到商品的9個步驟:想法、假說、實驗、分析、提出概念、發表論文、開發技術、做成樣品、形成產品?!拔覀儜^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靠結果說話?!?/p>
“不能‘卡脖子’,更不能‘卡腦子’‘捆手腳’?!币晕覈趦蓮椧恍?、高鐵、疫苗等領域的突破為例,高福說,實現科技創新自立自強,非常重要的一條是要敢于勝利,解放頭腦和手腳,“大家不能只在科技創新的高原上跑,我們要爭取上高峰!”
■施一公:
今天的技術就是明天、下個月的產業
“未來產業會決定一個國家將來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币浴皩ξ覈磥砩镝t藥產業發展的思考”為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進行了主旨演講。他認為,未來的生物醫藥產業和現在的基礎研究息息相關,如在最基礎的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最新發現,很可能會帶來下一個增長點,“可以說今天的技術就是明天、下個月的產業”。
“高原很多,高峰不多?!笔┮还赋?,我國“0到1”領域的創新仍存在差距。面向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他提出6點建議:加大原創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打造系統化科研創新平臺,強化前沿基礎研究的跟蹤布局,打造國際化人才引育留用體系,推動智能化賦能未來生物醫藥,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
■舒紅兵:
探索衛健事業和生命健康產業協同發展光谷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過去,但這肯定不是人類面臨的最后一次疫情,未來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如何進行更加科學高效的應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泵鎸ξ磥淼奶魬?,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舒紅兵認為,要做好公共衛生應急防控能力儲備建設,不斷強化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打造健康醫療產業版圖。
“武漢在生命健康領域初步形成了積極態勢,并在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精準診療、智慧醫療等細分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笔婕t兵說,武漢在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方面有著自身的基礎和優勢,一是醫療資源聚集,二是科研和產業化實力顯著,三是強大的基礎設施設計建設能力,“期待探索出一條衛生健康事業和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武漢之路、光谷之路”。
■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
中國是生物技術的關鍵市場
“作為全球領先的經濟體,中國是生物技術的關鍵市場,并將在未來繼續增長?!敝Z維信全球執行副總裁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在主旨演講中說,生物技術是推動生產、能源、化學品和材料的農業和工業過程實現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柱。
針對工業領域,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分享了中國生物技術綠色轉型的6條路徑——在紡織糧食加工等傳統的行業,生物技術可以提高產量、降低能耗;在交通運輸行業,液體生物燃料將持續成為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解決方案還將繼續取代化學品;生物技術將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將繼續加快食品行業的轉化,使食物質量更好、浪費更少;將進一步提高碳捕集過程的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